-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这年头,金融诈骗的手法真是防不胜防。 据每日经济新闻7月2日报道,美的被骗10亿元理财资金案尚未平息,近日媒体又报道一场金额高达99亿元的票据诈骗案,多家银行成为受害者,损失9亿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的案件中“假行长”利用真实银行场地诈骗类似,在这场票据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冒充某著名石化公司员工,并利用石化公司的“内鬼”在真实的石化公司大楼内完成签约,使银行工作人员放松警惕,完成偷天换日般的惊天骗局。 内鬼策应,冒充大公司员工签约 根据齐鲁晚报报道,2014年1月至7月,毕业于知名大学,从商多年的任某伙同犯罪嫌疑人闫某某(女)利用其控制的泰安某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虚构贸易背景,使用伪造的某石化公司华北分公司公章及法人章,与某银行济南分行、某银行泰安分行等多家银行签订三方保兑仓协议,骗取多家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票面总金额99亿余元。 在整个骗局中,闫某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冒充某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周旋于多个银行之间。因为任某的公司此前确实与该石化公司有过贸易往来,所以熟知里面的操作程序,而且认识该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 由于签订三方保兑仓协议,需要加盖三方的公章。每次签约前,任某和闫某某就来到北京的该石化公司办公大楼,通过熟悉的那两名员工预订好一个会议室。签约当天,任某和闫某某就陪着银行工作人员来到该石化公司内部的会议室。 一旦签约,闫某某就称要拿着协议到财务部盖章。其实,闫某某是拿着协议来到旁边的厕所,将事先准备的伪造公章盖上,然后将协议带回会议室。整个过程看上去天衣无缝,即便曾有银行工作人员提出要跟着去盖章,也被闫某某用恐吓的言语给吓回去了。 大肆挥霍1.8亿!买豪车买奢侈品 搞定了三方保兑仓协议之后,任某和闫某某就开始筹备着截留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一般而言,银行会将承兑汇票快递给该石化公司。 作为三方之一,任某就假装关心承兑汇票快递的情况,从而获知了快递单号。他们在快递到达该石化公司之前就来到其办公楼,主动打电话给快递员询问快递到达的日期。 一旦快递员来到办公楼,闫某某就会主动地联系,自己出来进行签收。如此一来,银行承兑汇票就落入了任某和闫某某的口袋。此后,任某和闫某某就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在给银行贴现利息之后获取余额。“这样任某归还借来的保证金,支付部分贴现利息之后,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褚洪泉称,任某等人获取了票面总金额99亿中的40%多,也就是可以支配40多亿元。 任某将其中大部分钱用于炒期货,结果赔了4.8亿余元。拥有如此庞大的钱财,他大肆挥霍,购买大量奢侈品,给闫某某买了上百万的跑车,还经常出国游玩,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截至任某被抓,其已经挥霍了1.8个亿。此外,贴现损失为3个亿。 2014年7月14日,一家银行的承兑汇票到期,却联系不上任某,这起诈骗案才被发现。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2016年5月,经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主要犯罪嫌疑人任某、闫某某等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13年等有期徒刑。 银行票据案件频发 在这次案件中涉及的“保兑仓业务”是一种特定的银行票据业务。所谓的“保兑仓”通俗一点讲就是,企业向合作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且由合作银行承兑,收款人为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卖方),供应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始向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则上游供应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每经小编注意到,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银行票据案件,数额巨大,让人叹为观止,据人民网报道其中涉案金额较大的有: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风险事件,票据包内部分票据被报纸替代,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 宁波银行深圳分行票据风险事件,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涉及3笔业务、金额合计人民币32亿元。 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材料和公章,在中国工商银行廊坊分行开设了河南一家城商行“焦作中旅银行”的同业账户,以工行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的方式开出了13亿元电票,最后这些电票辗转到恒丰银行贴现。 而据新华社6月23日报道,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表示,在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8家重点商业银行的审计中发现,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违规放贷和办理票据业务175.37亿元。
|
科技 7 小时前
娱乐 10 小时前
健康 10 小时前
中国 11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