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1974年,22岁的王小波在云南得了肝炎,因为听闻吃糖对治疗肝炎有效,他去了糖厂工作。 在那里他吃了不少糖,常常是拿起糖块就啃。 与此同时,和王小波同岁的北京姑娘李银河正远赴山西大学历史系就学,在这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初恋。 那段时间,李银河看到这样一句话:
她开始有了紧迫感,觉得自己应当恋爱了。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初恋男友走进她的视野。 他是她同班同学,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挺直的鼻梁,轮廓立体,常常一边笑,一边斜睨着人,充满感染力。 他喜欢在小院里唱歌,忧郁的男中音撩拨她的心弦,使她如醉如痴。 这种类似爱情的错觉,使她变得敏锐,她几乎能在3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或不在。 李银河知道,自己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恋爱。 她鼓起勇气向他表明心迹,两人一拍即合。 初恋的狂热,让他们喜欢躲在小院子里热吻,享受差点被抓个正着的惊险。 可惜,这段感情发展并不顺利。 李银河喜欢看世界名著,而在当时,这种行为被看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分手那天,他对李银河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类的东西,我真的欣赏不了你那种情调。” 李银河心灰意冷,她甚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来保持清醒。 这段初恋令李银河痛彻心扉,直到她回到北京,邂逅了刚从云南回来的王小波,才终于从失恋的悲痛中走出来。 “你有男朋友吗?” “没有。” “你看我怎么样?” 王小波第一次见到李银河,就发出无赖两连问。 只是这在李银河看来,这话恰好显示出他咄咄逼人的自信和难得的纯真。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李银河发现王小波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一个几乎浪漫到骨子里的男人。 他对世俗所谓的“条件”不屑一顾,虽然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一切“条件”都对王小波相当不利: 李银河是大学毕业,王小波连初中都没毕业; 李银河在报社当编辑,王小波在一个全都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 李银河发表的文章被全国各大报刊转载而小有名气,王小波完全算是默默无闻。 但是王小波却告诉李银河:真正的婚姻都是在天上缔结的,与俗世无关。 那天,他们相恋了。 确认关系之后,王小波常常去找李银河,王小波走时,李银河又会送他到院子门口,这段时间他们常常躲在院里的大树背后或者街灯的阴影里接吻。 李银河说,她当时对接吻已经完全到了上瘾的程度,她觉得人的嘴唇就是整个身体最可爱、最柔软、最奇妙的地方。 有一次,李银河送王小波走时夜已经深了,他们便在大院门口的木头岗亭和楼房交接处的阴影里热吻,突然被一个巡逻的保安撞见,问了一句:“你们在干什么?” 两人吓了一跳,赶紧分开。 后来王小波把这个遭遇写到了小说里,就是那个“袋鼠意象”:女主角总是钻到男主角的军大衣里面接吻,俩人看去就像袋鼠妈妈和她的小袋鼠。 只是,这段抛却俗世的美丽爱情却遭遇了来自世俗的一些阻碍。 恋爱之后,李银河带王小波回家见父母,结果母亲看到王小波之后,将她拉到一旁窃窃私语:“小波太丑了,拿不出手的。” 当时的李银河虽然也欣赏王小波的个人魅力,但是对王小波的容貌也有些介意,因为这件事情,两人有了争吵,最后王小波火了:“你长得也不好看嘛。” 恰恰也正是这一次争吵,让两个人看清自己的内心。 短暂的分手,让两个人陷入痛苦的泥潭。 王小波一连给李银河写了数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坚定的丝毫没有道歉之意。 李银河当时的心情也很复杂。 既后悔打击了王小波的自尊,又气王小波的言辞,但是她更多的还是惊叹,惊叹王小波写信的才华和率真。 她每天待在家闷闷不乐,父亲看了十分心疼,直斥李母:“是你谈恋爱还是她谈恋爱?” 父亲的这番话,把李母的意见打了回去,王小波和李银河的这段感情才总算走上了坦途。 1978年,仅有初中文凭的王小波为了追上李银河的脚步,参加了高考,他通过自学,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这在当时也算一个奇迹。 随后,王小波开始在人民大学念书,而李银河也进入研究室上班,两人一周只能见一次,这时候的王小波发起了情书攻势,这也让他的写作天赋初次得到了发挥。 两人这些信件也在王小波去世之后,由李银河整理成书籍《爱你就像爱生命》出版。 经过两年的热恋,李银河和王小波准备结婚了。 但是,因为王小波是在校生,校规明令禁止学生结婚。 好在王小波有一种特殊的身份——带薪大学生。 他有工作单位可以开出证明书,这就和单纯的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生不同了。 虽然校方这边能通融,但是两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在一起,只能低调的领个证。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正式成为了夫妻。 两家人没办酒席,也没有什么仪式,只去了王府井全聚德吃了一次饭。 王小波那一帮朋友赶来吃喜糖,他们凑钱买了一副衣架作为结婚贺礼。 李银河也高兴的为他们下厨做了些菜,但因为她厨艺太差,招待他们的大多数是买的熟肉和现成的凉拌菜,十来个人围了一桌子。饭后大家嗑着瓜子聊天,简单而温馨。 婚后,因为李银河家的房子大一点儿,两人一直住李银河家,王小波还被笑话是个倒插门女婿。 在李银河和王小波相恋相依的二十年间,他们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温暖。 两人也因为多种原因选择了丁克,多年无子女。 最初的激情已转变为柔情,熊熊烈火转变为涓涓细流,但是爱的感觉从未断绝。 1996年深秋,李银河受邀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临别,王小波将妻子用力揽在怀里道别。 李银河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那天李银河正在忙工作,突然接到好友林春电话,说王小波出事了。 当时没有人敢告诉她出的什么事,只说他生病了。 而李银河当即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从她接电话开始,一直到登机回国,她的心跳很快,全身虚脱。 就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朋友沈原说的一句话将她推向了深渊,他说:王小波是个诗人,走得也像诗人。 瞬间,她就全明白了,他是永远离开她了。 在长时间的悲痛之后,李银河只能重新站起来继续生活,继续上班,继续研究。 她也做的很好,她当上了博士,更成为了一个全面的“两性研究学者和性学专家”,并且研究成果颇丰。 她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头衔,她语出惊人,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下中国女性的生活,却又因个人言行在当代社会毁誉参半。 2014年12月21日下午,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了一份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跨性别者”同居17年。 李银河把同居伴侣称作“他”,而这个“他”就是“大侠”,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 她还在文章中分享了大侠追求她的过程以及两人相恋的经历。 她说:“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 他们两人同居之后,因为大侠喜欢儿女亲情,他们便从福利院收养了智力发育迟缓的小男孩壮壮,如今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许多年之后,李银河翻检旧物,翻出一个本子,上面有王小波当初写给她而未发出的信:
这句话,让她想起了那段最艰难的路,泪如雨下。 她知道,在将来,当她再次读到这封信时,依然会想起那段孤单的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她的生活是怎么样因为没有了他,而彻底改变。 失去王小波的李银河,她一直在努力的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旅程,只是那张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从王小波的信件和书籍里我们知道他选择丁克是出于对李银河深沉的爱和尊重,他写给哥哥的信里也能明显感受到王小波内心其实还挺很喜欢小孩的。 不知道,如果当时的王小波知道自己并不能永久的陪伴李银河,会不会选择给她留下儿女。 曾经的李银河这样说:
23年了,不知道曾经说下这句话的她,是否有些许的后悔或者说是遗憾。 在退休的日子里,李银河也算过得清闲,除了吃饭睡觉,有十四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她开始写一些东西来记录那些青葱岁月,那些甜蜜心酸,那些似水流年。 只是,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参考:《活过,爱过,写过》 |
科技 昨天 15:57
娱乐 昨天 12:03
健康 昨天 12:01
中国 昨天 11:52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