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有些抗疫口号,总让人觉得“不对劲”

加新网CACnews.ca| 2021-1-20 10:35 |来自: 骚客文艺

作者:张3丰

1月13日,黑龙江在通报最新疫情的时候,使用了“应急状态”这个词,取代了之前的“战时状态”。在互联网上,前几天很流行的“战时状态”,正在得到清理,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变化。

图源:微博@新浪新闻

几天前的朋友圈,流行一张截图,出现疫情的各地,都高调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发布主体甚至包括一些县城。很多网友戏言,不明真相的人,或许会认为中国正在遭受敌人的入侵。

“战时状态”当然只是一个比喻。在法律意义上,只有全国人大才能宣布实行“战时状态”,各地使用这个词,只是表达一个防疫的“坚决态度”。这已经是汉语中表达“狠劲”的最高词汇,如果将来出现更严重的状况,人们就需要发明新词了。

按照这个比喻用法,既然是“战时状态”,我们的敌人到底应该是谁?毫无疑问,是病毒。在过去一年,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无疑是出色的,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从病毒溯源到患者的救治,都有了一套可行的办法,即便最近河北、黑龙江的疫情看上去有点凶猛,人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去年武汉的事情,不可能重演。

但是,当我作出这个判断的时候,精神是有点恍惚的:去年在武汉发生的一些事情,似乎正在重复。在微博上,有石家庄医生反映,因为小区封禁,公交暂停,自己根本无法上班。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有几个大学生在冬夜的石家庄街头“流浪”,他们无法找到出租车,最后,是志愿者车辆把他们送到宾馆。

图源:微博@中国新闻周刊

去年年初被媒体批评的一些“标语式抗疫”再次出现,“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一段视频中,一位村干部模样的人手持喇叭喊道:“我们这里没有雷神山,也没有钟南山,只有抬上山”,这样的口号有一种民间文学的幽默,但是在你发笑之后,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图源:抖音@GRTZJXW

很多新闻都很难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记,但是段子或者笑话却可以流传开来。我们必须承认,流行的段子中往往蕴含着某种真相,它是群体观念的某种曲折的反映。这些抗疫的段子让人不安,是因为它把人而不是病毒,当成了“敌人”。

最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老人被四个工作人员强制摁倒在地检测核酸的视频。检测核酸当然是应该的,但是,除了把他像动物一样摁倒,真的已经没有办法了吗?那位农村老人,很有可能欠缺现代医学常识,对未知的东西充满恐惧,他或许认为测核酸是危险的,但是他是一个拥有完整权利的公民——至少他有被文明对待的权利。如果我们承认除了把他摁倒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这些场景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我们仿佛遭遇到时间错乱,再次回到了去年初的武汉。我们再次遇到慌乱,遇到防疫措施扩大化。我们会不断重复错误,成都、杭州患者的个人隐私被传播,公安部门及时采取行动,而石家庄再次发生患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且更为严重。患者甚至被人拉到一堆陌生人的微信中,强迫道歉,在那一刻,她不再是病毒的受害者,而成了病毒本身。我们再次看到对患者的围攻。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奔波,多到了几个地方,不幸感染之后,就会遇到指责。


被网暴的石家庄确诊患者收到的谩骂


正在形成一种让人担忧的“免疫学思维”:不断在群里中区分敌我,找出“敌人”,然后孤立他。医学意义上的“隔离”当然可以理解的,中国也已经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隔离”办法,这值得赞赏。但是,这种原则正在弥漫开来,从对病毒的“隔离”,发展成对人的“孤立”。

在社会学意义上,“免疫学思维”要求我们不断找出“潜在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病毒,而是人。这是一种不断的“排除法”,类似前些年流行的“杀人游戏”。最终,社会上会流行一种不断排异的逻辑,一旦有人被“揪出来”,就会遭遇一种道德审判,人们以一种严厉的目光来审视他的“流调”。这已经和科学防疫相去甚远,变成一种社会迫害。

一个人被确诊之后,以现在成熟的救治手段,会得到完善的治疗,在成都的病房,病人可以隔着玻璃向记者比出胜利的手势,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确诊患者之后会遇到什么。过去一年,“社会性死亡”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一个患者要战胜社会偏见回归社会,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对此所知不多。

要最终战胜疫情,需要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疫手段,也需要公众积极的配合。疫苗已经出现,我们正在迎来曙光,但是,对抗疫情真正有效的办法,一定是团结和文明。如果我们能够最终清除掉那种叫做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却迎来一个人人相互提防的社会,那不是人的胜利,而是病毒的胜利。

这就是“战时状态”让人困惑的地方。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区分敌我,还要在“自己人”中找出叛徒,要鼓励“牺牲”。那些真正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都让人尊敬,但是,也有很多人潜意识中认定,为了获胜,我们需要不断牺牲、剥掉掉一些人的权利,在这样想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自己设想为最终的胜利者,而现实则有可能是,我们都有可能成为“牺牲者”。

在2021年初我们还在谈论这些,多少有点让人悲哀。我们终将“战胜”疫情,但最终我们会为之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会收获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去病毒”的,还是“像病毒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梁锦松恐怕没想到小他26岁的伏明霞,老这么快

体育 7 小时前

《繁花》又搞事!蔡明和刘晓庆聊天,涉及被前夫捉奸庆奶不敢回话

娱乐 8 小时前

汪小菲夫妻在马路上吵架?马筱梅称情绪太激动,暂时不去看孩子

娱乐 8 小时前

赵露思妈妈曾黎:中戏校花 艳压章子怡秦海璐 46岁无人敢娶

娱乐 8 小时前

央视春晚主持阵容敲定,任鲁豫顶梁,朱迅回归,张舒越消失不见

娱乐 8 小时前

深圳“僵尸车”大军:闲置尘封整年 竟为过年的面子?

中国 8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